古有勾践卧薪尝胆下一句
1、邓文宾(清)《醒睡录》记载,此联为前明孝廉胡寄垣所作:
2、苦心人天不负,卧薪尝胆,后一句是三千越甲可吞吴。
3、下联含义:苦心的人,上天不违背他的意愿,像勾践一样,卧薪尝胆,以三千披甲的越兵消灭吴国。苦心人,怀有某种愿望而尽心竭力期于实现的人。
4、这两句话的意思是:有志向的人,做事都会成功,就像项羽破釜沉舟,最终使百二秦关归楚所有;苦励心志的人,上天不会辜负他,就像勾践卧薪尝胆,仅用三千兵马,就灭亡了吴国。
5、吴恭亨(清)《对联话》记载,此联为抗清名将金声(字正希)所作:
6、有志者事竟成破釜沉舟百二秦川终属楚,苦心人天不负卧薪尝胆三千越甲可吞吴。
7、百二秦关,《史记·高祖本纪》:“秦,形胜(指地理位置优越,地势险要)之国,带河山之险,县隔(相距。县,xuán,同“悬”)千里(指地盘大),持戟百万,秦得百二焉。”裴骃集解引苏林说:“得百中之二。秦地险固,二万人足当诸侯百万人也。”
8、司马贞索隐引虞喜说:“言诸侯持戟百万,秦地险固,一倍于天下,故云得百二焉,言倍之也,盖(大概,大约)言秦兵当二百万也。”因此,“百二”为“以二敌百”或“百的一倍”的意思,形容秦关山之险。楚,指项羽。汉高祖元年(前206年),项羽自立为西楚霸王。
9、负,违背,背弃。卧薪尝胆,春秋时,越王勾践战败为吴国俘虏,被放还后,为报吴仇,以柴薪为床,苦身焦虑,置苦胆于座,吃饭时即尝之,使自己不忘败辱之耻。
10、上联含义:有志的人,事情终竟能做成,像项羽一样,破釜沉舟,百二秦关终于属楚国。破釜沉舟,《史记·项羽本纪》:“项羽乃悉(全部)引兵渡河(黄河),皆沉船,破釜(锅)甑(zèng,蒸米饭等用的炊具),烧庐舍(房屋),持三日粮,以示士卒必死,无一还心。”后遂以“破釜沉舟”表示下定必死决心,有进无退干到底。
11、苦心人、天不负,卧薪尝胆,三千越甲可吞吴。
12、初入学,试下等,愤甚,即登楼读书,不下梯者三年。自题联:……,后数年遂中。
13、苦心人,天也不会辜负他。就像勾践卧薪尝胆,仅以三千越甲,吞并了吴国。
14、下联是卧薪尝胆,说的是越国被吴国灭亡,越王勾践睡在柴草上,每天临睡前都要舔一下苦胆,以提醒自己不忘亡国之辱。对联中的“百二秦关”指的是秦国的函谷关,函谷关地势险要,一夫当关万夫莫开。
15、金又有题书室联云:……,精气四射,咄咄逼人。后日之起兵与清军战,此联即其张本。
16、上联是破釜沉舟,说的是项羽率军伐秦,过漳河的时候,命令士兵只留三天的干粮,然后把船沉没,把锅砸碎,以示有进无退,一定要夺取胜利的决心;
17、(见《史记·越王勾践世家》、后汉赵晔《吴越春秋·勾践归国外传》。)后用为刻苦自励,发愤图强,不敢安逸之典。三千,泛言数目之多。甲,甲士,披甲的兵士。吞,消灭,灭掉。
18、三千越甲可吞吴。这是蒲松龄的自勉联,说的是越王勾践卧薪尝胆忍辱负重,最后打败吴国的故事。它的上联是有志者,事竟成,破釜沉舟百二秦关终属楚。这幅对联是说遇到困难不要害怕,不屈不挠艰苦奋斗,到最后一定会获得成功。从失败中吸取教训,把它当成前进的动力。
19、有志向的人,做事都会成功。就像项羽破釜沉舟,最后的百二秦关都归属于楚国。
20、有志者、事竟成,破釜沉舟,百二秦关终属楚;
21、这两句话相传为清代著名文学家、《聊斋志异》作者蒲松龄为激励自己刻苦攻读所作,也有人说是颜迈为赞扬蒲松龄的坚忍不拔而作。